-
房企开年债市抢跑 前3天房企发债规模同比增长233%
2021年首三日,房企发债规模同比增长233%。房企2021年1月4-6日境内外发行规模约合人民币270亿元,同比增长233%。其中境外发行金额约28.5亿美元,而2020年同期境外发债仅1亿美元。首三日境内债发行规模约85亿元,同比增长15%。当下房企融资井喷,境外融资爆发,主要原因是房企未雨绸缪,加大融资避免可能的风险。融资成本非常低,有利于企业置换过去的高额度融资。美元债并非房地产企业主要资金来源,最近房企明显更加关注资金链的安全,市场已经走出了资金最困难时期。预期,2021年首月发债规模大概率仍将
-
2020年房企多元转型加速 TOP50房企多元布局均已落地
在疫情影响下,房地产行业2020年经历了政策调控从松到紧的过程,而随着“三道红线”等政策出台,整个行业下半年以来继续承压;根据12月31日各大机构发布的房企销售数据来看,2020年房企销售增速放缓已是不争的事实,整个市场正从增量向存量转变。为应对环境变化,房企在地产主业之外,正加速多元化业务转型,企图在规模增长遭遇瓶颈、盈利大幅下滑的背景下,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多元化布局已开始落地。
-
12月全国67城新房均价环比上涨0.61%
12月全国重点监测的67城新房在线均价为每平方米16521元,环比上涨0.61%,其中37城新房在线均价环比上涨。其中,一线城市中,上海新房在线均价为每平方米50364元,排名第一,二手房在线挂牌均价为每平方米15787元,环比上涨0.26%。
-
百城住宅库存规模增速加快,27城去化压力较大
截至11月底全国100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库存总量为51040万平方米,环比增长1.6%,同比增长7.8%。当前库存规模已保持连续24个月同比正增长。总体上看,今年全国百城库存规模的增长,和房企积极推盘等有关。尤其是在“三道红线”约束下,房企供应节奏加快,导致库存规模升高。2021年,在全国内循环机制下,稳消费、促消费将成为重要的内容,合理住房消费的释放也是一个亮点。在“房住不炒”的大前提下,积极做好去库存工作,从而真正促进房地产消费市场的活跃。
-
2021展望:“三道红线”之下,房企业绩增速将普遍下降
展望2021年,中国房地产行业势必仍将面临考验。在行业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无论是疫情的冲击,还是“三道红线”都更加考验房企的经营实力,对于房企而言,防范风险,更好地适应市场调整是第一要务。同时,需求侧改革的提出也对房企提出新的课题。在需求侧改革推行下,市场将更加关注需求端的特征与变化趋势,消费结构也会发展深刻变化,仅从供应端发力将难以适应市场趋势。这将倒逼房地产行业转变发展思路,加速向买方市场转型,能够顺应新环境转变的房企未来会有更大的优势。
-
2021年北京买房将逐步推行全程网上办理
12月22日下午,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北京市“回顾‘十三五’ 展望‘十四五’”系列新闻发布会优化营商环境专场。会议指出以企业群众需求为出发点,持续深化不动产登记便利化改革,推动综合窗口业务集成办理,企业间存量非住宅房屋转移登记实现全流程不见面办理,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助力疫情防控;下一步,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将深入推进“全程网办”登记模式改革;从2021年1月1日开始,北京市将逐步推行市民在北京市买房将可全程网上办理,可以不必去登记大厅。
-
LPR报价连续8月保持不变 未来企业贷款利率或“由降转稳”
12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3.85%,5年期以上LPR为4.65%,以上LPR在下一次发布LPR之前有效。这意味着LPR报价自从5月之后连续8个月保持不变,LPR保持不变主要为参考基准MLF利率未变和银行资金成本仍处于高位,而MLF操作利率保持不变的背后则是中国经济持续恢复,在LPR报价保持稳定的预期下,未来一段时间企业贷款利率将出现一个“由降到稳”的过程。
-
社科院:预计2021年中国楼市总体有望延续平稳
12月21日,社科院在北京发布《中国住房发展报告(2020-2021)》,预计2021全年商品住房价格同比增幅可能在5%左右,商品住房销售面积同比增幅可能将保持正增长并再创历史新高,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速将会有所下降,持续保持在7%左右。在没有重大政策转向和外部冲击的情况下,2021年中国楼市将继续延续平稳恢复的态势,房地产租赁市场将有所改观,保障性租赁市场的步伐也将会进一步加大。
-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要求: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要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注重(首提)需求侧改革,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要整体推进改革开放,(首提)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首提)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
2020年“余额不足” 房企十强格局基本已定
12月以来,标杆房企陆续发布了前11月未经审核经营数据。根据统计,前11月销售排行前十的房企分别为碧桂园、中国恒大、万科、融创中国、保利发展、中海地产、绿地控股、世茂集团、华润置地以及招商蛇口。虽然还有不足一个月时间,但从前11月的销售表现也能大致管窥出今年房企的排位情况,尤其是具有行业风向标意义的前十房企,格局基本已定。 此外,官方公布业绩情况的房企中,有4家房企已经提前完成年度销售目标,分别是越秀地产、中国恒大、建业地产以及时代中国。
-
11月份楼市涨幅回落 警惕部分地区市场"异动"
12月14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11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地产市场价格涨幅总体平稳,略有回落。8月份以来,一二三线城市的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的涨幅呈现持续收窄态势。房地产市场总体平稳的趋势下,要警惕部分热点地区出现的市场“异动”。对此,各地政府时刻绷紧房地产市场调控这根弦,对于影响房地产市场稳定的“异动”和风险随时保持警惕,发现问题迅速出手,防止局部问题蔓延。
-
去化压力大 房企新房推盘主打刚需产品
12月以来,一二线重点城市新房推盘量整体处于高位。其中,刚需产品逐渐成为主流,但房企拿地积极性有所降低,把资金集中在稀缺优质宅地上,导致底价成交和流拍土地增多。楼市调控将依旧严格,各地政府将继续深化因城施策,保障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未来房地产市场有望呈现“发展节奏明显放缓,供求规模高位小幅回落”的局面。
-
超20城发文加强商品房预售款监管
今年以来,多个省市已出台加强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的政策。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已有26个省市出台加强预售资金监管的相关政策或实施细则,且内容主要集中于四个方面:一是,要求开发商开设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专用账户;二是,要求开发商与监管机构、监管银行签订预售资金监管协议;三是,对信用资质不同的开发商实行差别化资金监管额度;四是,在预售资金使用上,按照工程进度支取相应比例的资金。 由于国内的新房实行预售制度,部分城市频频出现烂尾楼现象,烂尾楼不仅影响城市市容,更侵犯了购房者的权益,加强商品房预售资金监
-
2021年房价或平稳上涨 信贷环境或将持续收紧
近日,由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中国物业服务价格指数系统联合主办的2020中国房地产大数据年会暨2021中国房地产市场趋势报告在北京召开。其中指出2021年房地产调控整体仍将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房住不炒”、因城施策保障市场平稳运行,短期内限购、限贷、限售等政策难现明显放松。预计2021年全国房地产市场将呈现“销售面积小幅调整,均价平稳上涨,新开工维持高位,投资中高速增长”的特点。
-
房企拿地热情回升 联合体涌现
临近年末,房企拿地热情回升,热点地区优质土地溢价率再次攀升。为了缓解拿地资金压力,不少房企采取联合体拿地的方式,从联合体组成看,多数是区域性房企和品牌房企之间的合作。联合拿地可以均摊风险、控制成本。通过联合拿地可以实现资源互补,房企之间各取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