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两会“三大热词”勾勒楼市发展重心
随着地方“两会”陆续召开,各地对2021年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定调和工作部署逐渐清晰。坚持“房住不炒”、规范发展住房租赁市场、老旧小区改造等热词频现。各城市政策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精准性,是地方结合市场情况落实“房住不炒”的具体体现。预计后续会有城市继续跟进调控,尤其是长三角等区域的其他热点城市。预计,在调控加强和金融政策趋严的态势下,短期内房地产市场交易或降温,价格趋稳。
-
信贷资金入房“无门” 一线城市楼市或迎来降温
1月末,上海和北京两地的银保监局依次发声,将严格查处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的信贷资金。《通知》中的8条规定除了强调对此前各项规定的严格落实外,还对首付款来源、借款人信用、贷款用途、资金监管、中介管理和银行自查等方面提出要求。其中,“消费类贷款、经营性贷款”是《通知》重点约束的对象,有3条规定涉及了对这两类贷款的要求。下一步将根据银行房地产政策执行及自查情况,开展房地产贷款业务专项检查,并继续加大对上海市房地产信贷运行情况的监测分析力度。
-
万亿债务压顶 “三道红线”与“五档房贷”下房企抢占开年融资窗口
今年1月份,房企境内外拟发债规模已超过1500亿元,逼近去年的最高点。2021年房企到期债务规模(不含2021年将发行的超短期债券)预计将超过1.2万亿元,同比增长36%,并历史性地突破万亿大关。“三道红线”加之“五档房贷”对融资端管控,房企压力不可谓不大。平稳安全地渡过当下的“偿债难关”尤为重要。房企在2021年开年掀起了一场“融资奇观”,今年1月份,房企境内外拟发债规模已超过1500亿元,逼近去年的最高点。房地产行业融资收紧是趋势使然,仅靠“借新还旧”应对而没有在投资和销售端发力,无异于饮鸩止渴。房地
-
严防信贷资金流入股市、楼市
冠肺炎疫情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冲击已超过一年,虽然疫情在国内早已得到有效控制,但因疫情出台的经济刺激政策在2021年能否持续、如何退出成为近期热议的话题。其中关注度最高的货币政策,最近决策层频频表态不会急转弯,将持续支持以民企为代表的小微企业。21日国务院提出,要把握好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金融机构要不断提升能力,做到敢贷、愿贷、能贷、会贷;22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银行业保险业2020年改革发展情况发布会,称将进一步完善制度举措,重点是推进政策的落实,分类施策,支持民营企业的
-
2020年全国房价收入比上升至9.2,再创新高
2020年,全国商品住宅房价收入比为9.2,相比2019年的8.7小幅上升。预计2021年全国房价收入比有望小幅回落至9左右。在2020年房价收入比再创历史新高,以及2021年仍偏高的情况下,全国尤其是热点区域的房地产调控仍不宜放松,热点城市还应继续严控房价涨幅。
-
地方“两会”剧透楼市调控重点 “规范住房租赁市场”成高频词
1月中旬以来,已有多个省市陆续召开地方“两会”,并在其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及房地产市场,尤其是“规范住房租赁市场”。展望“十四五”时期,预计地方在楼市调控方面,将从房地产金融调控、住房交易税收、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发展租赁住房、改善居住条件、提升居住品质等方面推出新的举措。
-
坚持“房住不炒”未来楼市加杠杆空间有限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0年12月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涨幅总体稳定、同比涨幅有扩有落。加强房地产企业融资管理和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是坚持“房住不炒”定位以及全面贯彻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的坚实一步,必将对未来房地产市场经营管理和发展模式产生重要影响,也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房地产高杠杆运营的惯性。
-
重点城市开年土拍超1100亿元 头部房企多次出击成买地大户
2021年开年,房企一边忙于发债融资,一边急着买地“囤货”。从境外低成本融资闯年关之余,头部房企、地方龙头房企多次在重点城市土地市场出击,20天内,重点城市土拍金额已超千亿元。上海、杭州等城市土地市场表现较为积极,主要是这两个城市商品房市场供应不足,土地市场处于量增价稳的状态。2020年长三角商品房成交金额占全国总成交金额的四成,是带领全国市场稳步提升的重要区域,此为拉动长三角区域土地市场持续供应的重要原因。从房企布局来看,长三角以及珠三角的一线、二线城市一直以来都是房企争相布局的重点区域,由于这些热点城
-
2020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额破17万亿 住宅销售额涨10.8%
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0年1—12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41443亿元,同比增长7.0%,增速比2020年1—11月份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104446亿元,增长7.6%。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92675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7%,增速比1—11月份提高0.5个百分点,比上年回落5.0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25536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1%,降幅比1—11月份收窄4.1个百分点,比上年收窄10.3个百分点;土地成交价款17269亿元,增长17.4%,增速比
-
2020年全国地价涨幅18.72%远超房价
国家统计局1月18日上午发布2020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和销售情况,2020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额17.36万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41443亿元,比上年增长7.0%;12月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为100.76。全国土地成交价款17269亿元,增长17.4%;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25536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1%,整体呈现“量减价增”,同时与商品房销售额增长8.7%相比,涨幅翻倍。2020年全国土地成交均价为6762元/平方米,与2019年的5696元/平方米相比,涨幅达18.72%;
-
统计局:2020年12月一线城市新房价格同比上涨3.9%
1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20年12月份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统计数据,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涨幅总体稳定。当月,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3%,同比上涨3.9%;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6%,同比上涨8.6%。
-
融资新规绷紧调控弦 房企分化将加剧
房企融资将在2021年面临更加严格的政策环境,房地产市场调控这根弦将继续绷紧,坚持“房住不炒”的总基调不变。预计,2021年“因城施策”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将进一步强化,重在保持房地产市场和行业平稳发展。融资新规强化行业发展新逻辑,房企将处于多元化的转型关键期。
-
2021楼市:房贷规模两条红线 市场监管五大方向
新年伊始,房贷集中度新规正式实施。这不仅关乎银行的盈利水平,更关乎广大购房族的切身利益。目前房贷集中度新规对按揭贷款投放的影响并未明显显现,即便是“超红线”的个别银行仍未完成全年按揭贷款投放总额度的规划。但新规对银行的影响将呈现结构性特征,对中小银行的影响或大于大行。除了资金监管市场监管也将进一步完善政策协同机制、健全部分省市联动管控机制、建立监测预警和评价考核机制和完善舆情监测以及舆论引导机制和完善市场监管机制五个方向。
-
划定银行房地产贷款“红线”对市场影响有限
1月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正式实施。新规要求,银行业房地产贷款余额占比及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占比不得高于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确定的相应上限,明确了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机构覆盖范围、管理要求及调整机制。
-
央行:2021年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 实施金融审慎管理制度
2021年1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总结2020年主要工作,分析当前形势,部署2021年工作。要求深化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改革。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完善金融支持住房租赁政策体系。引导大型银行下沉服务重心,推动中小银行完善公司治理,聚焦主责主业。认真履行国务院金融委办公室职责,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有效的金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