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中城市房价全面升温 1月深圳二手房再次领涨
2月23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1年1月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新年首月,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涨幅有所扩大,同比涨幅有扩有落。其中,深圳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1.7%,再次领涨全国。新年首月,不仅新房、二手房价格上涨城市数量持续增加,各线房价涨幅也均有扩大。数据显示,1月70个大中城市中,新房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有53个,较去年12月增加11个;二手房价格上涨城市有49个,比去年12月增加11个。
-
市场预期提升楼市热度高于往年同期
今年春节楼市表现好于市场预期,随着疫情得到阶段性控制,成交也将恢复新常态。基于此,预计2021年房地产行业大概率高位持稳,不同城市间分化依旧会持续加剧。一线市场最具韧性,调控层层加码挤压投机需求的同时,刚需自住需求大概率得到进一步释放;二线城市则将迎来此消彼长的轮动行情,整体成交维稳;而对于广大缺乏基本面支撑,长期人口净流出的三四线城市仍将延续低迷走势。
-
春节假期一线城市楼市成交量创近三年新高
2021年春节假期楼市成交呈现明显的地域分化特征,三四线城市楼市成交遇冷。相比之下,一线城市新房售楼处“不打烊”、二手房带看正常,北京、广州、深圳春节期间成交创近三年新高。
-
多城调控政策瞄准炒房 二线城市春节期间线上找房降温
为落实房住不炒定位,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2021年以来,多个城市密集出台楼市调控新政。1月份多地调控收紧政策的实际效果,已经在市场得到体现。春节期间,各城市调控效果明显,上海、深圳、杭州等城市在春节期间新房项目带看、认购指数回落至2020年春节期间同等水平,可见调控后市场热度有所回落,市场出现观望情绪,节后市场仍有待关注。
-
坚持“房住不炒”定位 力促楼市稳健发展
2021年以来,上海、深圳、南京、合肥、杭州等地楼市调控纷纷升级,在目前的政策环境和市场条件下,炒房空间越来越小,风险和损失则将越来越大。在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下,房地产调控尤其是抑制炒房的制度和机制越来越严密,政府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的决心更加坚决。
-
300城首月宅地收入2766亿元 多家房企长三角抢地忙
2021年1月份,全国300个城市住宅用地(含住宅用地及包含住宅用地的综合性用地)出让金总额为2766亿元,同比增加11%;成交楼面均价为5759元/平方米,同比上涨36%;平均溢价率为15%,较去年同期上涨4个百分点。今年以来,有几家以前较为低调的房企开始在公开市场上抢地,可见其怕规模掉队而增加土地储备的决心,而现金流较差的中小房企则仍会缺席土地市场,未来房企拿地能力将进一步分化。
-
“三道红线”利剑高悬 房企资金链迎大考
2021年1月房企境内外债券融资累计约1630亿元,同比下降5.3%。“三道红线”威力开始显现,房地产债券今年到期规模增多,对资金链带来考验。未来房地产金融政策将维持偏紧态势,同时“三道红线”有可能扩围,房企应重视现金流管理,积极调整杠杆水平,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提升自身抗风险能力。
-
1月份百城房价同环比涨幅扩大 过热城市或迎调控加码
2021年1月份,中国百城新房和二手房价格同环比涨幅均有所扩大。楼市热度依然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区域。2021年首月,东莞、扬州、金华等新建住宅价格环比涨幅居前列;京津冀区域新房价格普遍下跌。与去年同期相比,深圳1月份二手房价同比涨幅超20%;东莞、宁波、淮安、盐城涨幅在10.0%至20.0%之间。2月正逢春节假期,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各地倡导“就地过年”,居民返乡置业意愿或有所下降,就地买房意愿可能提升,部分热点城市房价仍有上涨压力,更多楼市加码调控或许已在路上。
-
地方两会“三大热词”勾勒楼市发展重心
随着地方“两会”陆续召开,各地对2021年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定调和工作部署逐渐清晰。坚持“房住不炒”、规范发展住房租赁市场、老旧小区改造等热词频现。各城市政策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精准性,是地方结合市场情况落实“房住不炒”的具体体现。预计后续会有城市继续跟进调控,尤其是长三角等区域的其他热点城市。预计,在调控加强和金融政策趋严的态势下,短期内房地产市场交易或降温,价格趋稳。
-
信贷资金入房“无门” 一线城市楼市或迎来降温
1月末,上海和北京两地的银保监局依次发声,将严格查处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的信贷资金。《通知》中的8条规定除了强调对此前各项规定的严格落实外,还对首付款来源、借款人信用、贷款用途、资金监管、中介管理和银行自查等方面提出要求。其中,“消费类贷款、经营性贷款”是《通知》重点约束的对象,有3条规定涉及了对这两类贷款的要求。下一步将根据银行房地产政策执行及自查情况,开展房地产贷款业务专项检查,并继续加大对上海市房地产信贷运行情况的监测分析力度。
-
万亿债务压顶 “三道红线”与“五档房贷”下房企抢占开年融资窗口
今年1月份,房企境内外拟发债规模已超过1500亿元,逼近去年的最高点。2021年房企到期债务规模(不含2021年将发行的超短期债券)预计将超过1.2万亿元,同比增长36%,并历史性地突破万亿大关。“三道红线”加之“五档房贷”对融资端管控,房企压力不可谓不大。平稳安全地渡过当下的“偿债难关”尤为重要。房企在2021年开年掀起了一场“融资奇观”,今年1月份,房企境内外拟发债规模已超过1500亿元,逼近去年的最高点。房地产行业融资收紧是趋势使然,仅靠“借新还旧”应对而没有在投资和销售端发力,无异于饮鸩止渴。房地
-
严防信贷资金流入股市、楼市
冠肺炎疫情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冲击已超过一年,虽然疫情在国内早已得到有效控制,但因疫情出台的经济刺激政策在2021年能否持续、如何退出成为近期热议的话题。其中关注度最高的货币政策,最近决策层频频表态不会急转弯,将持续支持以民企为代表的小微企业。21日国务院提出,要把握好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金融机构要不断提升能力,做到敢贷、愿贷、能贷、会贷;22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银行业保险业2020年改革发展情况发布会,称将进一步完善制度举措,重点是推进政策的落实,分类施策,支持民营企业的
-
2020年全国房价收入比上升至9.2,再创新高
2020年,全国商品住宅房价收入比为9.2,相比2019年的8.7小幅上升。预计2021年全国房价收入比有望小幅回落至9左右。在2020年房价收入比再创历史新高,以及2021年仍偏高的情况下,全国尤其是热点区域的房地产调控仍不宜放松,热点城市还应继续严控房价涨幅。
-
地方“两会”剧透楼市调控重点 “规范住房租赁市场”成高频词
1月中旬以来,已有多个省市陆续召开地方“两会”,并在其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及房地产市场,尤其是“规范住房租赁市场”。展望“十四五”时期,预计地方在楼市调控方面,将从房地产金融调控、住房交易税收、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发展租赁住房、改善居住条件、提升居住品质等方面推出新的举措。
-
坚持“房住不炒”未来楼市加杠杆空间有限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0年12月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涨幅总体稳定、同比涨幅有扩有落。加强房地产企业融资管理和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是坚持“房住不炒”定位以及全面贯彻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的坚实一步,必将对未来房地产市场经营管理和发展模式产生重要影响,也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房地产高杠杆运营的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