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地加强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 防止建设资金挪作他用
近日,多地发文规范商品房销售市场,强调加大对商品房预售资金的监管力度,多措并举保障预售资金更加安全、规范、高效使用。防止建设资金挪作他用,导致后续建设和配套设施资金不足,出现延期交房甚至烂尾现象。
-
住建部为楼市再定调 释放了4大信号
10月23日,住建部在《人民日报》刊文称,住房发展向住有所居目标大步迈进。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不断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居民住房条件显著改善。
-
自然资源部:农民的宅基地使用权可由城镇户籍子女继承
近日,自然资源部对《关于完善不动产登记的若干建议》中“关于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登记问题”作出答复:农民的宅基地使用权可以依法由城镇户籍的子女继承并办理不动产登记。答复明确了城镇户口可继承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是对财产权的明确保障,更为农民进城落户消除后顾之忧,对拉动房地产发展有重大意义。
-
房企降价促销“增收不增利” 三季度业绩预喜率不足三成
上市房企近期陆续发布“金九”抢收战绩,9月销售业绩不俗。但从上市房企前三季度业绩预告情况看,多数房企盈利状况欠佳。不少房企为了加快周转,大规模进行降价促销,导致不少房企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现象。值得注意的是,机构统计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典型房企目标完成率均值约70%,四季度销售压力仍较大。
-
10月二手房价格涨跌互现 黄金周效应有所衰退
今年国庆黄金周,楼市成交热度不及前几年,黄金周效应有所衰退。70个大中城市房地产市场运行总体平稳,价格略涨。
-
四季度或将成房企供货高峰
加快推盘,加速去化将成为每一家房企四季度的主要任务,“金九银十”传统的楼市旺季,虽然市场整体表现平淡,但给出优惠力度、参与“抢收”的房企,战绩普遍都不错。随着疫情逐步稳定,线下售楼处相继开放,线上营销也是大势所趋,更是房企数字化转型升级的一部分。
-
自然资源部:存在大量闲置土地的,不得批准“成片开发”征收
10月21日,自然资源局发布关于《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对《土地管理法》中涉及的土地征收“成片开发”的相关内容进行细化。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市县区域内存在大量批而未供、闲置土地的,或者各类开发区、城市新区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的,不得批准“成片开发”征收。
-
下半年14城出台稳地价新政 前三季度百城地价涨6.9%
2020年7月份以来,各地稳地价、稳房价政策陆续出台,前三季度,百城地价涨幅趋稳。今年1-9月,全国100个城市平均居住用地价格为5937元/㎡,同比上涨6.9%。对比历史数据,当前全国百城地价涨势总体处于趋稳态势,尤其是3月份开始,居住用地价格(年初累计)同比涨幅曲线总体呈持续收窄态势,预计四季度房企拿地会更趋理性,地价也会更趋平稳。
-
“十一”后楼市调控第一枪:两地出手控制新房备案价格
“十一”假期刚过,江苏徐州、浙江绍兴等地就出台了“银十”期间首批楼市调控政策。其中,徐州市明确“商品住宅备案价格一年内不得调整”;绍兴则明确“新建商品住房备案价格实行‘双备案’制度,加推盘项目价格备案不得高于首次备案的商品住房价格”,政策维稳价格意图明显。
-
债券违约 多家房企直面现金流“保卫战”
流动性吃紧,叠加疫情影响,多家房企涉及债券违约。同时,房企近期融资成本有所走高,待偿债务规模较大,房企年内待偿债务仅人民币债就超过2500亿元。在“三道红线”对房企有息债务规模精细化管控下,现金流安全更显得重要。销售回款是房企偿债、改善流动性的重要资金来源,房企需加大营销促销售,提升回款速度,保障现金流安全。
-
黄金周新房成交平淡收场 二手房市场升温
十一”假期楼市成交情况备受关注,受网签备案数据延迟影响,重点监测37城新房成交同比微降3%。其中,受惠于返乡置业潮,三四线城市整体好于预期,成交同比增长4%。与此同时,重点18城二手房市场今年黄金周比去年明显升温,日均交易量同比增长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