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为楼市再定调 释放了4大信号

住建部为楼市再定调 释放了4大信号

10月23日,住建部在《人民日报》刊文称,住房发展向住有所居目标大步迈进。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不断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居民住房条件显著改善。

住建部为当前房地产定了主基调,对未来方向给出了新的指导:

1、人均居住面积大大提高,城镇达到39.8平。

文章表示,城乡居民住房水平明显提高。2019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39.8平,农村是48.9平。如果追溯到70年前,那时候才8.3平。说明房地产市场到了比较饱和程度,接下来该如何去做市场化分配。

2、大力发展保障性住房,建成世界最大住房保障体系,利好中低收入人群。

数据显示,过去5年,全国棚改累计开工预计超过2300万套,帮助5000多万居民搬出棚户区住进楼房。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大力发展小户型、低租金的政策性租赁住房,加快解决新市民住房问题。

3、房地产基本实现了“三稳”目标,确保房价不会大涨大跌。

无论市场怎么波动,都没有偏离稳定大局。房地产市场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基本实现“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

 这向行业释放的信号是,无论购房者还是开发商都应该看清现实和形势,不要被困难吓倒,同时也不要对放松放开调控抱有幻想,市场稳定的目标并没有因此而受到影响,也证明之前的政策是对的。房价不会有太大的偏离,大涨大跌基本上不会出现,因为房价有上涨的态势时,调控政策就来了。

 4、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全面推进,既是民生,又是新的经济增长点。

 2000年前建成的住宅小区为重点,着力改造提升水电路气信等基础设施,发展养老、托育、助餐等服务,切实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

老旧小区的改造加速,让电梯、物业管理、停车设备等都将大大受益。老旧小区改造、物业管理可能会给房地产行业带来新的增长点,这样既保民生,又能稳投资,同时拉动内需,这是跳出过去房地产思维的重要信号,与房地产发展到后服务时代的必然性有着密切关系,也提出了未来房地产发展的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