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道红线”半年考:多家房企主动降档成效显现
自2020年出台的“三道红线”政策至今,已有半年的时间。众多房企受融资渠道持续收紧影响,纷纷积极主动降档。政策的出台,使得不同类型房企的投资表现也出现了明显分化。红色、橙色两档房企投资金额均有较大力度回落,其中橙色房企降幅最大,达到58%,其次为红色房企,有40%的大幅下降,黄色房企降幅仅有16%,相比之下受影响较小;而绿色房企的投资力度不降反升,较政策出台前的平均水平还上升了46%。
在“三道红线”政策下,企业投资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预计需要经过一段时间财务指标调整后,方可重新企稳。目前已有多家房地产企业成功实现降档。整体来看,房企为实现降档,围绕“开源节流”展开布局,包括多维度营销促回款、股权转让及出质、分拆资产上市、调整生产供应节奏、放缓投资节奏、优化债务结构等。
值得关注的是,房企降档红线之所以呈现一定顺序走向,与指标改善的难易程度挂钩。其中,现金短债比仅涉及货币资金和短期有息负债,改善难度在三道红线中相对较低。短期内,房企可通过加快资金回笼、适度调整债务结构的方式增加货币资金和减少短期有息负债,快速改善该指标。但需要注意的是,正因为该指标短期改善较易,短期内快速优化该指标的房企,并不能代表其与企业真实经营状况相匹配,若不解决本质问题,存在再度恶化的风险。
其次为净负债率,该指标涉及货币资金、总有息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除了加快资金回笼,房企还可通过控制并降低有总息负债规模、扩大盈利增加权益等方式改善,相对现金短债比而言调整所需的时间略长。
而最难调整的是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该指标则涉及预收账款、总资产和总负债。除了降负债、增资产,预收账款在改善该指标的过程中也起到重要影响。预收账款指房企在“预售制度”下,提前收到的房款及订金,属于无息负债,可与房企的有息负债形成一定对冲效应。在总资产和总负债不变的情况下,适度提高预售账款的占比,得以降低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但基于预收账款的提升考验房企销售、周转、产品等多方面的综合运营管控能力,非“立竿见影”之举,该指标的改善还需从长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