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企拿地热情回升 联合体涌现
临近年末,房企拿地热情回升,热点地区优质土地溢价率再次攀升。为了缓解拿地资金压力,不少房企采取联合体拿地的方式。土地市场成交再度活跃,既与房企年度销售目标完成率、销售回款率整体较高有关,也和热点地区挂牌土地数量和质量同步有所提升有关。
截至目前,上海、杭州、广州3个地区土地出让金额超过2000亿元,北京、南京、武汉、宁波、佛山、苏州、成都、重庆8个地区土地出让金额超过1000亿元。重点监测的50大城市年内土地出让金额达到3.75亿元,同比增长幅度达到20.7%。
整体来看,疫情的影响逐渐转淡,多个地区集中出让大额热点地块,使得土地市场成交金额持续上升。在经济全面复苏、资金相对宽松的背景下,房企拿地积极性逐渐提高,使得土地市场热度持续提升。从成交地块的溢价率看,不少地区土地溢价率出现了较明显的攀升。虽然从全国范围看,土地价格没有出现全面的上涨,但部分城市土地价格已经达到历史高点。
疫情对房企的资金链影响虽然大,但国内融资难度降低,部分企业拿地积极性再次提高。房企开始积极拿地,主要是为了追求市场规模,特别是很多近年拿地很少的企业,也开始积极拿地。从二季度以来,不少房企判断市场会快速企稳,政策刺激楼市,拿地积极性明显提高,特别是5月至10月,土拍市场整体行情持续升温。此后,各地市场继续复苏,大部分城市土拍恢复到了疫情前的平均水平。
临近年末,热点地区集中挂牌优质地块,也是引发房企积极竞拍的一大原因。除自身积极参与土地招拍挂外,近期房企通过联合体拿地的现象整体较多。从联合体组成看,多数是区域性房企和品牌房企之间的合作。联合拿地可以均摊风险、控制成本。通过联合拿地可以实现资源互补,房企之间各取所需。比如有的企业在产品上或者销售层面上更有优势,那么大家联合拿地后,就会由一家企业操盘,其他房企作为战略投资方。但这种拿地方式也存在一些弊端。一方面,大型房企之间联合拿地,首先出现的是谁是操盘者的问题,还有联合拿地房企之间对一宗地块的价格接受程度,每个房企的上限或许不同,如何达成一致,也是一个难点;另一方面,在项目进入销售阶段时,各个房企对项目销售周期和阶段的把控也会有所不同,有的企业希望高价出售、获取高额利润,有的企业希望快周转、回笼资金。对于利润和快周转之间的平衡,也需要各个联合体的企业去协商解决。